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王海榮 文/圖
細胞治療技術正向質量型發展,加強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備受關注。
9月20日,2018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當天下午舉行的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論壇上,專家呼吁加強標準建設,推動細胞產業健康發展。
本次論壇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等單位指導,深圳市發改委、深圳市科創委和深圳市科協等單位聯合支持,由深圳市科技開發交流中心聯合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優,深圳市委衛生工委專職副書記、委黨組成員廖澍華,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質量管理局、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夏昆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蔡羽,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巡視員孫楠等出席了當天的會議。
作為2018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論壇邀請了全球生物技術領域知名學者,以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的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為切入點,圍繞生物醫藥、生命健康領域創新技術產業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展開熱議。
生物醫藥產業是深圳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扎實的產業基礎。
從2009年開始,深圳重點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出臺了生物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2013年出臺了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和深圳國際生物谷總體發展規劃。近年來,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年均增長均超過10%。今年上半年,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141.92億元,增長23.8%,在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增幅居首。
據了解,2017年深圳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過2400億元,高端生物醫學工程、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細胞治療等技術躋身世界前沿,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深圳經濟增長新動力,從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代表性企業,其中作為我國生物治療技術臨床轉化領軍企業的北科生物是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代表,也是深圳市構建發展個體化細胞治療“創新鏈+產業鏈”的重要參與方。通過多年深耕前沿細胞技術領域,北科生物已經布局個體化細胞治療臨床研究轉化技術支持網絡,擁有個體化細胞技術領域相關專利82項,承擔了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相關科技項目60余項,其中6項屬于國家級項目。
在生物醫藥產業中,細胞治療技術正成為全球醫學研究的熱點課題。本屆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論壇上,專家建議要加快標準建設,推動細胞治療技術在保障人類健康方面的應用。
“標準建設是細胞產業發展的關鍵,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正當其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書記兼副院長王宗齡指出,目前國內生物技術等許多新興產業存在標準缺失、標準化工作基礎薄弱等問題。她建議從機構設置、基礎研究、標準建立、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力,同時發揮政策導向作用,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標準國際化”的創新路線,用“科技+標準”優化監管,從而全面提升生物技術標準化建設水平。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干細胞與免疫學研究組組長兼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趙同標在談到干細胞標準化研究時表示,干細胞雖然為治療多種“不治之癥”帶來希望,但由于免疫配型以及細胞來源不一、作用各異、評價復雜等原因,導致質量控制困難等因素,使干細胞規模化生產和臨床應用面臨巨大困境。
他認為,如何規模化制備針對特定適應癥治療用細胞,確定針對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等基本問題的質控標準,是當前干細胞臨床應用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其中,干細胞標準化的建設在我國干細胞轉化研究和應用的規范化方面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體系認證管理部首席專家和高級工程師李明指出,要加快干細胞產業標準體系與過程認證,推動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位于深圳南山的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是國家發改委于2015年批復成立的獨立法人主體,該實驗室致力于一系列細胞領域從實驗室成果向臨床工具轉化的中間能力建設,形成保障細胞技術由“實驗結果”升級為“臨床工具”的工業化工藝開發能力和質量體系,促進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向臨床治療工具轉化。
“我們還將同時致力于行業技術標準的建立,聯合國內、國際先進的標準組織和行業協會,基于細胞的藥品屬性,促進細胞發展成為大規模、低成本、可復制、高質量的先進制造業。”實驗室主任劉沐蕓說。
生物醫藥、生命健康是一個創新技術層出不窮的領域,本次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論壇上也展示了多項新技術。
來自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兼丹納赫公司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事業部首席技術官陳永勤針對免疫療法、細胞療法和細胞外倍體研究的需求,著重介紹了近年來多參數、高靈敏度流式細胞儀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陳永勤介紹,流式細胞儀作為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激光技術、分子生物學、微電子學和光電技術等學科知識交叉的結晶,在細胞生物學、臨床醫學和新藥開發上有著廣泛的應用。
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研究員王露楠介紹了輸血醫學及血篩檢測的最新技術發展。
歐洲學術研究院院士兼德國科學院院士洛薩·威爾米策和與會者探討了生命科學中的一項重要技術——代謝組學。他認為,代謝處于所有生命生物機能的中心地位,反映著生物體在不同環境下的狀態。與穩定的基因相比,代謝將遺傳信息與環境和發育的多種影響整合在一起,并分析代謝與人體狀態之間的相關性,可研發不同的診斷方法。
據介紹,洛薩·威爾米策開發的代謝組學技術可高通量地分析代謝物,這些數據可以用于特異性地識別特定的疾病模式。與機器學習相結合后,還能應用于疾病診斷。
請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s://appdetail.netwin.cn/web/2018/09/27854986b597e7324488a904a4c3b1eb.html